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刺桐花紅》:五月古鎮“唆囉嗹”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积分
93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2 12:3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月古鎮“唆囉嗹”




本期節目首播時間2008-7-19 10:00 FM105.9 刺桐之聲






    在不經意間,又一年的農曆五月到了。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的這一天,小鎮的居民們也不例外地準備了粽子,五彩絲線等物品,來迎接這個中國傳統的節日。



    這裏是閩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古鎮——安海,至今已有八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它在留下南宋朱熹講學的足跡的同時,也保留了許多帶有濃郁中原文化特色的習俗,在每年的端午,這裏的民眾在包粽子插艾草的時候也都在翹首企盼,那支獨特的“採蓮”隊伍來到家裏消災避邪,為一家人帶來好運。



    採蓮又叫“嗦囉嗹”,它是閩南的端午節裏一個獨特的亮點,目前僅保留在古鎮安海的一項傳統習俗。採蓮的隊伍很是熱鬧,開道的鑼鼓聲夾雜著富有民間味道的採蓮曲“嗦囉嗹”,不遠處的大隊人馬已經走過來了。



    清兵斗笠八字鬍,大紅的大裾衫梳的是家婆髻,前面豬腳後面是加裝了酒的新夜壺等等,這些奇特的造型組合成一群採蓮隊,挨家挨戶登門拜訪,為主的旗手拿著插上榕葉的採蓮旗,沖到人家裏,象徵性地的揮舞了一番,口裏還大聲喊著:“龍王採蓮采向東,主人錢銀用不空;龍王採蓮采向西,主人珠寶滿厝內……” 等等的吉祥話,此時的戶主則準備了一個小紅包放在隊伍中花婆的漆籃裏,以表謝意,而花婆則遞給戶主幾朵香郁的玉蘭花,表示還禮,就在這一來一往中,完成了這戶人家的採蓮儀式。



    古鎮安海的居民往往根據自己的姓氏分佈在不同的角落,每個角落稱為“境”,全鎮二十四個境,每個境的廟宇裏都供奉著龍王頭像。閩南農曆的五月是梅雨季節,古時候更是瘟疫多發的時期,每年端午節時,各境抬出龍王頭像,伴著《唆囉嗹》樂曲組成採蓮的隊伍挨家挨戶入訪,祈求龍王掃除梅雨水氣,清除水濕污垢,淨化空氣。而之所以採蓮又稱為“唆囉嗹”,是因為在採蓮曲中大量唱著“唆囉嗹”三個字,據說這是佛教梵文中“消災納福”的意思。



    走訪過程中,我們聽到了安海霽雲殿採蓮隊演奏的“唆囉嗹”歌曲,可以從一月唱到十二月,歌詞裏開滿了不同節令的花朵,簡單的曲調裏彌漫的儘是祝福和祈願。



    在古鎮安海二十四個境裏面,有八支採蓮隊,除了霽雲殿的這支,還有媽祖宮、西河境、上帝宮、西宮等地方都有組織採蓮的活動,但因為霽雲殿是安海八都之主,媽祖宮在大沿海區域有著眾多信眾,所以只有霽雲殿和媽祖宮這兩支採蓮隊能夠跨境採蓮,可以走遍整個安海鎮區。烈日炎炎走街串巷,在為民眾消災納福的同時,一行人往往滿頭大汗。



    在大隊人馬行進的過程中,有一為負責抗龍王頭像的年輕人特別的引人注目。



    “唆囉嗹”的隊伍,帶著濃濃的民間色彩,它的音樂和獨特的肢體語言都是民間音樂和民間舞蹈的重要載體,他們揮動彩旗登門驅邪祈福的儀式則明顯帶著原始的交感巫術的遺存,它成了古鎮安海一張獨特的名片。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個傳統的民間習俗,在安海老藝人尤金滿和文化站長顏昌瑞的整理下,創作成“唆囉嗹舞”進京演出而受到好評,甚至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唆囉嗹”都以不一樣的面貌出現。



    在民間,每個境的採蓮隊都是自發組織的,所以的人員道具的費用支出,就靠各家各戶回饋答謝的紅包來支撐,有的時候經常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這也為下一年活動的正常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加上近年來現代社區的推廣,傳統的境逐漸解體了,以境為單位的採蓮隊就越來越少,像安海西宮,也就是鎮西境,已經好幾年沒有採蓮隊了。



    2007年,安海端午的“唆囉嗹”習俗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做為閩南習俗文化精彩的一個亮點,將為古鎮吸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現在,受到安海採蓮習俗的影響,臺灣的鹿港在端午節也有了類似的活動,鹿港的民眾也在端午節的時候扛著龍王頭出遊。伴著採蓮曲,我們可以看到咱閩南先民們朴質、樂觀的生活姿態和精神面貌,在每一個充滿玉蘭花香的端午節,我們都希望能有一次在古鎮迎面遇到那支古老的採蓮隊——“唆囉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5-5 00:54 , Processed in 0.967854 second(s), 26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