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海镇——郑成功的第二故乡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积分
79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2 12: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海镇位于福建晋江市东南频海处,与台湾隔水相望。现有土地面积67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和5个街道居委会,人口12.1万人。

           安海镇历史悠久;自公元1130年建镇,至今已近874年,是闽南的文化古镇和商贸重镇。因朱松、朱熹父子和郑成功在此留下深刻足迹,故有“二朱过化”、“朱文郑武”之谓,安平桥、石井书院、龙山寺、水心亭、白塔、星塔、忠义古庙等古迹,无不在诉说着安海历史的辉煌。

           安海古名“湾海”,这是因为安海的海港弯曲之故。宋朝初期将“湾”改为“安”叫“安海”,明朝称“安平镇”,清朝复称安海。历史上的湾海港凭借港湾深邃,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人善贾等优越条件,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地区。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海外交通发展的极盛,安海的商贸业繁盛。到明朝后期,安海不但因私商对外贸易而日趋繁荣,而且已晋升为泉州重要海港。

           安海是郑成功读书、成长的第二故乡。 据记载,郑成功九岁时读完《四书》《五经》,十岁时能写八股文,词藻典雅,立意深远,十一岁时熟读《春秋》《左传》《国策》古文集注等书。位于安海镇星塔村的星塔,就是当年郑成功读书用功的地方,虽然这个塔并不大,但300多年来一直是安海人民心目中的“郑成功纪念塔”。

           郑成功的祖籍是石井,他的父亲郑芝龙镇守安海的头一年建了郑府,建郑府后才把郑成功接到这里,那时郑芝龙的一个姐姐郑芝鹏在这里有一个花园,郑芝龙怕他在身边不认真读书,所以就寄在他姐姐这里读书。当年郑成功7岁,他在安海住到大约19岁,就到南京读一年书,然后回来。

            郑芝龙到福州投降的第二年,清兵骚乱安海,郑成功回避锋芒,组织几条船到海上。在海上看到郑府着火,赶紧回来,把清兵赶走。但他的母亲被清兵强奸,剖腹自杀。这时,郑成功埋葬了母亲,焚青衣然后起兵。(记:郑成功离开安海大约是多大?)可能是32岁。这中间当然到过南京一年,和其他地方。但郑府一直在安海。32岁时,他放火将郑府烧掉,为什么要烧,就是破釜沉舟了,下决心了。然后将跟随他的人包括亲属全部带到厦门和金门,利用这两个地方做根据地,重新组织力量在厦门大败清兵。

           星塔是一座方形五层砖塔,高16.6米,塔上第三层西面,嵌有明崇祯十六年郑成功叔父郑芝鹏撰书的《重建星塔小引》碑记一方。现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本有一个传说,说这个地方叫恶牛穴,就是说牛在这里会睡觉,这里的人讲究风水,怕牛睡着,就经常敲锣打鼓,让牛醒,这样就影响到郑成功读书,郑成功就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建一个塔,这个塔就像一根牛鞭,每次牛要躺下去就抽它,影子投下去就是抽牛,一抽牛,牛就醒了。这是传说。后来清兵来,除了龙山寺、十九间房、五里桥(安平桥)没被毁掉外,至少还有一个星塔没被毁掉。原本塔尖折了,所以,这个塔又叫“无尾塔” 。

在郑成功短暂的39个春秋中,有20多年在安平生活和战斗,几乎占了他一生三分之二的岁月。正是怀着对故土深深的眷念,当他收复台湾刚攻下第一座城池——热兰遮城时,就把它改为安平镇,以寄托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深切感情。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安海古镇,留下了不少具有较强地方特色、较高文化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又颇具知名度的文化古迹。安平桥就是其中之一,它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而闻名于世。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安平桥建镇8年就开始建,从安海到水头的这座桥用鲁班尺算起来正好是5里,是世界上现在最长的海上大石桥,是由两个人出钱,一个名叫黄虎,另一个是龙山寺的和尚,这两个人每人出万缗,缗字是古字,可能是一种绳子,用绳子穿钱,万缗。民间有个传说,说是有人问黄虎你要出多少钱,他说要出一头牛,大家伙嘲笑他,那么富的人只出一头牛。结果牵出来是一头金牛,传说钱没用完,剩一条牛腿沉到海港里。

不管这传说是否真的,在那个年代能造出这么一座石桥实属不简单!安平桥的兴建更是当时安海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整座桥是用整块条石作石梁及桥墩,是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因此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说起龙山寺,相信台湾的朋友不会陌生,因为在台湾有四百多座大大小小以龙山寺命名的庙宇,而它们的祖庙就在安海古镇。

           安海龙山寺坐落在安海镇北隅的型厝村,因为它在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当时这里是通往东京的大路,这里是十字路口,走过去是东京,走下去通福厦。所以来往的人非常多。有人去东京行香,拿香火要带回家,来到这里,要到厕所方便,不敢把香火带到厕所里,就将香火挂在旁边一颗小的樟树上,出来后忘了将香火取走,那棵樟树晚上竟然会发光,许多人就来这里烧香,占扑都很准,后来就在这里建起庙宇,那棵树也越长越大,过了300多年,那棵树的树干长得比圆桌面还大。到了南朝,佛法大兴,才把樟树据下来,一节做千手眼(菩萨),一节做(庙的)大门,一节做大鼓。现在这三件东西还在,这些是以前多年的历史了,比南海还早200多年。

由于安海港在宋代就非常著名,又是对台贸易的主要港口,所以,龙山寺的香火也就很自然的传到台湾。据开慈禅师介绍,安海龙山寺的香火最早是传到台湾彰化的鹿港,那是明永历七年,也就是1579年,安海龙山寺的肇善禅师带着菩萨跟随郑成功过去,就在那里建寺庙,这就是鹿港龙山寺。开慈禅师说,他去年到鹿港龙山寺参拜时,看到寺中还挂着明朝大书法家张瑞图为安海龙山寺所题写的、与清乾隆三年(1738年)传入台湾的“通身手眼”匾额。

           安海素有文化古镇之美称,民间的文化娱乐活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如狮阵、舞龙、猎户阵、龙虎斗、车鼓唱、弄钱鼓,最古老的要数民间的“嗦罗涟”。

           “嗦罗涟”,我认为是我们中国古文化之一。一开始时在河南中原固始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后来为什么会传下来呢?因为永嘉之乱,中原的许多百姓逃下来,所以把许多民俗带到我们这里。到民国时期,全国只有三个地方有,一个是河南固始,另一处我忘了,还有一处就是泉州,(记:就是安海?)不,一开始泉州也有,但到了民国时期,泉州就没有了,只有安海一直流传下来,到现在,每年都在举行。

            八十年代福建省及泉州市的文化工作者来到安海古镇,对“嗦罗涟”进行发掘、收集和整理,使“嗦罗涟”列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正式出版发行,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两年安海镇把“嗦罗涟”作为举办安海“端午民俗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4-19 11:37 , Processed in 0.945206 second(s), 24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