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5|回复: 0

古代安平桥采石场考察记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积分
7661
发表于 2020-4-12 12: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安平桥采石场考察记

                                                                     颜呈礼 龚海乐 陈增雄

      安平桥在南宋初建时,“其长八百十有一丈,其广一丈有六尺”,桥墩361座,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整个工程包括桥栏、桥台、桥头堡等建筑约需石材45000立方米。如果用这些石材铺成1米宽,0.5米厚的石板路,长可达90公里。如此巨大的工程,其石材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史书也缺乏这方面的记载。据私家族谱记载和民间传说,多数认为源于近在咫尺的金门岛,也有源于大百屿、泉州石砻、南安石壁等说法。

     为了探寻安平桥古代采石场,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九位会员于2010年1月10日相约到大百屿实地考察,初步证实了那里是建造安平桥的重要采石场。

     当天,风和日丽,波浪不惊。上午九时许,我们从南安石井码头租了一艘“机板”直抵大百屿,海上行程八公里,费时六十分钟。

                  



     大百屿在安平桥的正南方向十六公里处的围头湾内,位于北纬24°33′57′′,东经118°27′12′′。岛上长轴为北东-南西走向,南北长0.36公里,东西宽0.2公里,面积0.06平方公里,岸线长0.943公里,最高点海拔25.3米。东南沿岸有一片连绵数百米的岩岸(巨型石窟)。

     几经周折,我们越过一段布满褐色海苔的杂乱礁滩,在海边潮间带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一片宽广的“五里桥” 横亘水面,无数“桥板”或在水中若隐若现,或袒露水面。在我们这些探寻者的眼里,这些“桥板”的排列竟然错落有致,其色泽、长度、宽度同安平桥的桥板如此惊人的相似。这并非是种巧合,而是先民们得到大自然的启示,巧妙利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节省采石造桥的大量人力的有力见证。

    “我们终于找到了!”朋友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此刻,我们没有人再怀疑安平桥的石材就源于这里。

                 





     我们正为发现疑似花岗岩石林地貌而惊喜之时,一个小组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峭壁和海滩之间的许多巨石上,出现不少整排矩形小石孔。小石孔长8厘米,宽7厘米,最深达16厘米,内壁打磨光滑,呈外宽内窄台形状。每排小石孔少有5洞,多则10洞不等,孔间距不大,罗列整齐,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显然是人工所为,是常见的采石“凿眼” 。

                                                      



                                                                                                                     









仔细观察这些“凿眼”的特征,我们认为:一、从“凿眼”风化程度的不同,可以推断形成的时期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说明在不同时期都有在此采过石的事实。二、根据同一石体相邻上下两排“凿眼”的间隔,多数在72—83厘米之间,与安平桥一些大桥板的厚度吻合。三、“凿眼”长度在110——120厘米,是根据天然石头纹理而定,这种选择可以提高采石的效率,是安平桥早期的桥板之所以宽度不同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取出六种不同的石样带回,想通过与安平桥的石头进行比对,寻找它们的相同之处,以进一步证实建桥的石材确实来源于大百屿。为避免对古桥的损坏,我们仅能从废弃于安平桥周边的断残石板取样进行比对。目前,仅在安平桥找到两例从肉眼看来颜色、纹理、密度、质地等和我们带来的石样非常接近的石板。一例是废弃于中亭港西岸的断残石板,一例是横放于中亭西侧刻有“安平颜……万历庚子颜哲五世孙嘉梧募缘重修中亭并修桥九间立记”的石板。当然,两例石头是否确实与石样同一出处,还有待专业部门进行鉴定方可最终认定。

     我们还访问了安海的一位石头行家李琼水老先生。他原籍南安水头,早期居住在安海桥顶,大半辈子陪伴着五里桥。他从事过石头雕刻加工,对石头颇有研究,曾写过有关大百岛风光,《安平桥石材产地辨别有法》等文章。采访中他说:“安平桥的石板除一条与泉州石砻的石头相似外,可以肯定早期造桥没有用石砻的石头。”他还说:“泉州地区各地石头的硬度‘百石’数第一,‘砻石’排第二,‘马山石’最适宜雕刻加工。”

       根据以上勘察考证,综合后来的研究和调查访问结果,我们认为安平桥的大量石材来自大百屿的理由非常充分。

其一、大百岛的花岗岩石储量非常丰富。据这里留下的痕迹,如此广阔的采石场的石料如果不是用于诸如安平桥,东洋桥之类的大型建筑,大量的石料被开采到哪里去?根据记载,古代建东石寨、大盈寨用的是拆下安平城的石头,而安平城又是用拆了东洋桥的石头。 1949年以后,也是石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的发展期,大百岛又是属于前线禁区,现代大量的石头被开采的可能性也很小。

其二、大百屿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四面环海,与安平桥距离很近,适合古代发达的水上运输的需要,船只进港顺水,出港顺流。除非大百岛的石料不能满足安平桥的需要,选择金门岛的石材则是舍近求远,而且更接近外海风浪大,增加运输的难度。

                                               

      希望我们的初步调查结论能引起专家学者的兴趣,让更具专业水平的权威人士来作进一步的论证。我们的探究也还没有结束,如古代安平桥的采石场除了大百屿还有没有其它地方,这些石头是如何装卸并运回来的?一连串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3-29 23:57 , Processed in 0.748939 second(s), 25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