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刺桐花紅》:打鐵,在“耳邊”漸行漸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2 12: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鐵,在“耳邊”漸行漸遠……




      還記得小時候,在閩南這個地方,各種不同的叫賣聲起此彼伏地在街頭巷尾響起,賣碗糕豆花的,磨菜刀剪刀的,收購紙皮酒瓶的,等等。當然,除了叫賣聲之外,還有一些行當獨特的聲音,例如“打鐵”……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打鐵”這個行當再熟悉不過。可在年輕人眼裏,這估計己不再是個行當,儘管它依然存在。

    六月,雨後清晨。安海中山北路旁邊一條叫頂墟埔的巷子,打鐵聲準時從這裏響起。打鐵的人名叫吳世義,今年68歲,安海當地人都習慣稱他“打鐵義”。四十多年前他在這裏種下一棵榕樹,造灶打鐵。打從那時候起,這裏的打鐵聲未曾間斷。

    [出錄音]種下這棵榕樹是認為打鐵生意將持續很久,所以當時就在打鐵鋪旁種下這棵榕樹,剛好可以給打鐵鋪遮陰。

    戴著綠色的軍帽,穿著白背心、藍褲子,汗流夾背;堆滿鐵料的鋪子,熱氣逼人的火爐,還有爐上留著的聯繫電話,這是吳世義和他的打鐵鋪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在這第一印象裏,流露著他與打鐵這門手藝五十多年的痕跡。

    吳世義這門打鐵的手藝,是從他的祖父開始傳承下來的,到他這己經是第三代了。在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父親開始把這門手藝傳給他和他的哥哥姐姐,或許是家傳原因,或許是他悟性極高,很快地,吳世義就己經基本掌握了撿料、燒料、鍛打、定型、拋鋼、淬火、回火、澤油這些工序。

    [出錄音]念小學的時候,我父親自己一個人在家打鐵,晚上我不用上課,父親就說,我提供材料、打制工具,你來鍛煉工藝,不用打得太快,這樣今後技術才會好。從那時起,我就利用晚上的時間鍛煉打鐵技藝,十二歲時就可以自己打制產品到街上售賣,心裏特別高興!

    1959年,“大躍進”的第二年,吳世義十六歲。在閩南人眼裏,十六歲是十分重要的,對於吳世義來說,這一年也算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因為他在那一年正式接觸打鐵。

    [出錄音]正式接觸打鐵是在十五六歲,剛好是1959年去。那個時候到安海華僑通用器械廠去替一個工作,這一替就是兩年,之後就一直在通用廠打制鐵器。那時候剛好是在大躍進時期,工作量及工作時間很長,從早上七點打到晚上十一點半,洗澡、吃飯,回家後都十二點多才能休息。對於年紀尚輕的我來說,在體力上有些吃不消。之後就離開通用廠,在家自己經營起打鐵鋪。

    在吳世義的打鋪裏,至今還保留著幾把鍋鏟。據說,材料是鋼,來自于當年美國與越南的戰場。由於數量不多,再加上製作繁雜,因此這幾把鍋鏟並沒有對外銷售,而是保留至今。

    [出錄音]當年中國援助越南時,美國打越南,我們這邊部隊支援過去,打飛機的東西裏面零件含有不銹鋼,我打造不銹鋼器具也是從那時開始的,當然現在很多了。

    當然,鋼制的器具在那個時候還算少數,鐵制農具才是主角。在以前,現代化的農用機械在農村還是稀罕物,作為農民的生產工具,鐵制農具的需求量很高。當時,全國正轟轟烈烈地搞農業生產,打鐵鋪也跟著迎來自己發展的高峰期。二十幾年前,吳世義光打制秤鉤一項器具就忙不過來了,晚上還經常要加班 。

    [出錄音]早些時候,以打制農具為主,光打制秤鉤就來不及,從十月到十二月這段時間,晚上都要加班到十點半,要不來不及給顧客,特別是一些遠道而來的顧客。主要銷往晉南同,泉州、廈門、漳州、安溪等地。為什麼這秤鉤特別好(銷)?因為打制出來得每個秤鉤都是一樣的,銷路特別好。

    後來,隨著耕地的減少,現代化農用機械增多,直接導致鐵制農具的需求量減少。慢慢地,吳世義打制的鐵具也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一些建築工地的老闆或工頭經常會到打鐵鋪裏訂做鋼鑿、撬棍、鑽子一類的建築用具,更有人特意找來,要求打造一些即將失傳的器具。

    [出錄音]因為桿秤已經被限制不能夠在市場使用了,現在主要以打制建築用具為主,比如鋼鑿、撬棍、鑽子一類的用具,鋤頭,雙頭鳥等偶爾也有人拿來讓我打制。菜刀至少要有兩個人才能夠打制,所以現在幾乎沒有打制菜刀了。如果實在需要的話,我會讓我愛人或者朋友來幫忙。

    時代與科技的變遷,直接影響到打鐵鋪產品的變化,也影響了打鐵鋪本身的變化。木炭改用了煤炭,手拉的風箱變成了電控的鼓風機,銼刀手工打磨換成了電動砂輪自動打磨……這一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速度的加快。但如同吳世義堅守著打鐵鋪一樣,有些是改變不了的,比如經驗與品質。

    [出錄音]打鐵更多的是靠經驗,比如燒料要注意看火路,過了鐵料就融化了,不足則鍛打不了。現在打鐵鋪很少,有的顧客從很遠的地方來,找不到的話,自己從內心上說不過去。而且自己認為自己鍛打的器具品質不錯,顧客也很滿意,所以才會有那麼多顧客慕名來訪。

    顧客:我們買一根要十塊錢,他給我加工只要三塊錢。


    顧客的滿意,是對吳世義打鐵手藝最好的肯定。面對打鐵鋪的“現代化”,他只局限在一些輔助的設備上進行改造。在具體的打制過程當中,吳世義仍然堅持手工鍛打,這其中原因也包含了心中的顧慮。

    [出錄音]手工鍛打一來可以鍛煉身體,還有就是打鐵鋪位於居民區當中,使用器械鍛打的話,聲音很大,會影響到周邊鄰居的作息,從心裏上說不過去。

    幾十年的時間在榕樹下流逝,吳世義的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不再需要通過打鐵來維持生計。老伴、子女見他穿破舊衣服、渾身灰塵、滿面油污,整天在打鐵店裏忙來忙去,都強烈反對他再繼續這樣的生活。2007年夏天,吳世義的孩子還帶著他到外地做起了板材生意,但這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最終,吳世義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打鐵鋪。

    [出錄音]有一次,我兒子叫我不要再打鐵了和他到外省去賣板材。去了之後還是閒不住,我說要回去。去了將近一個月,那些要來打鐵的人都天黑地暗,有的跑到很遠的地方打,結果不行,拿來讓我幫他們全部返工。剛回來那會要返工的鐵具堆滿這個打鐵鋪……

    吳世義說,他曾經帶過幾個學徒,但後來都紛紛轉行了。幾十年養成的打鐵習慣,早已滲透到了自己的血液裏。面對手藝無人可傳的現狀,吳世義只能是無奈與惆悵。

    [出錄音]這個工作可以說快要沒人從事了,因為這項工作比較辛苦、髒且容易燙傷。夏天汗流浹背,冬天乾燥手容易裂開,所以很少人學這門手藝。早些時候我兒子偶爾還會來幫忙,後來也是嫌辛苦就沒來了。這門手藝是從我爺爺手上流傳下來的,捨不得放棄,放棄了很可惜。

    吳世義平時很少出門,特別是出遠門。因為他怕顧客上門找不到人,取不到貨。後來,他乾脆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寫在了門口那個火爐上,字跡每淡化一次,就再往上描一次,“欲打鐵者,聯繫電話……”

    雨後的小巷,過往的行人勿勿。但,有多少人會留意火爐上的字?又有多少人會留意那漸漸消失的打鐵手藝,即使打鐵的節奏就回蕩在耳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4-26 22:36 , Processed in 1.359618 second(s), 26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