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往侨联,向往《侨讯》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积分
98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2 13: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往侨联,向往侨讯





在聚会庆典,或者返乡重访古镇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管是安海土著,还是在古镇生活工作过的外著人,都喜欢提起有关安海侨联的话题,从竞相传阅《侨讯》和珍藏《侨讯》中,引发了谈安平桥、龙山寺和朱祠、说朱熹、郑成功与陈清机;喜说着改革开放30周年来故园的巨变,自豪着养正中学、恒安公司……成为家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象征的话题。谈论之间,钦佩着海内外乡亲热爱乡梓的一片赤城和侨联人的瓣瓣心香。十年下来,看那厚厚一叠《侨讯》,是能够感受到百姓人家对家乡的感情的。

近日,我思索着这一往深情的缘故。

安海侨联于我,是神圣的所在。印象中的侨联大厦,雍容大气,红砖镶石,凌空飞逸起轻盈的屋角是梦中时常的幽景。

从兴胜境出发,直下海八路,或者从圣殿拐个弯,便到了侨联。嬉戏于庭院,藏匿于花丛,自有一番童趣。上中学后,这里是晨读的好地方,既有梅香可闻,也有鸟语香伴。毕业前,招呼同学,站在侨联的阶梯,倚着奇树嫣花,咔嚓留影。深深遗憾的是浩劫那几年,侨联大厦的屋角本该挂着响叮当的风铃,却捆绑着歇斯底里的25w的高音喇叭,骚我心脉,扰我幽静的清梦。由此,我远离喧嚣的故乡,依依不舍地回眸了侨联。这一走,就是三年。在我的月夜,我的床榻,故乡的蓝天白云,拍岸涛声和巍巍侨联大厦不时入梦而来。39年前,要去接受啥嘛子的“再教育”前夕,我回家了,再去了侨联,触目腊梅无觅,奇树倒卧,嫣花冷落,一番感慨寒冷了心头。留个影,背景的凄凉衬着凄凉的人。1969年秋,满载着不幸的一代人的卡车,出母校,下海八路,在车上,向侨联望去,路过侨联,再回眸侨联。

几度回眸是漂泊和即将漂泊者对家乡的眷恋。往港澳,去异国,是我们这一群老三届知青匍匐出大山,求生求存的路径。这一条路的起点就是侨联。那时,我们在侨联辞别,在侨联依偎,在侨联润湿眼眶,在侨联抚摸岁月,在侨联祈望澄明。几年后,海外故旧回家了,相逢的地点在侨联;老一辈华侨海归,我辑拜他们的地点在侨联;凌晨日暮夜深时,迎送亲朋的地点也是侨联。时至今日,我的眼前还浮现侨联的高老先生和桂老先生端来的那一杯杯的热茶情景。他们的一声垂询,一声的叮咛和怜悯目光,升腾我对乡关的感情。我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从侨联提取大哥从新加坡寄来的泰国大米、美国“克宁奶粉”、“阿华田”和铁桶包装的花生油;家里第一台21寸彩电、“555”三用机等电器也是从侨联提货的。眼看先前的庭院荒地,盖起“侨联宾馆”,便聊发少年狂,掏了钱,住了三个晚上,那种感觉虽然五味俱全,但是甜蜜居多。1996年,曾使古镇千家万户牵挂断肠、现在分布在五湖四海安海(永福)知青汇合前,不约而同地选择侨联作为唯一的联系地点,不言而喻,这里是我们人生转折的拐点。那天,我们在侨联回忆可泣可歌的岁月,有人甚至拿出在以侨联为背景的老照片,侨联见证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幸和有幸的历史。

安海侨联与游子心相连,游子心中耸立安海侨联的形象。当安海侨联主席陈启佳先生,常务副主席颜期前先生出现香港、澳门,新加坡……乡亲团聚庆典时,那经久不息的掌声,那涌动亲情的交融,亲临其景其情,真个令人感动。安海侨联已募集逾4000万元的海外捐资以及从海内外引进创办百家卫生材料、陶瓷、电子工业、漂染、机械、玩具等外资企业,为繁荣家乡经济,顶起脊梁。从爱国爱乡的角度说,这是海内外安海人感恩故乡,感恩侨联的义举。

游子想侨联,侨联惦记游子。为了构筑故乡联系海内外安海土著和外著,十年前《侨讯》应运而生了。十年来,我们高兴地从《侨讯》的羽片里,看到“爱国爱乡,和谐发展”的熠熠闪光,得知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变。当我们知道安海镇侨联先后被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评为先进集体,受到省人事厅、省侨联,泉州市委、市政府,晋江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时,那种自豪感油生,于是笔下纸上唱吟的音符章节萦绕在龙山寺梁檩和白塔星塔的塔尖,飘荡在安平桥之左之右。

我与《侨讯》有缘。当我结束第三度辍笔,依旧学文研墨时,侨联和《侨讯》赠我奖牌。摆放在案桌上的奖牌,那一行“国庆五十周年‘祖永杯’诗词吟诵会”仍然金光闪烁。我想,“安海镇98国庆诗会”、“侨乡青年‘五.四’联欢会”、“庆澳门回归联欢会”、“侨乡安海幼儿书法美术手工比赛”、“侨乡安海‘经伦杯’作文比赛”、“‘有申杯’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侨讯作者采风笔会”、“迎十六大国庆灯谜竞猜”的获奖者也和我一样,珍藏着美好的回忆,因为侨联和《侨讯》在你的心中,也在我的心中。

日前,诗人、《安海报》和《侨讯》编辑伍棠先生携我在一个登高处看安海侨联会所,我们回忆岁月的点点滴滴总与侨联扯不开,越是追溯,愈是敬佩侨联的当家人。这里披露一个信息:用于《侨讯》的出版经费是从侨联仅有的几家店面租金支付的。这在物欲横流的日子里,犹为难得。我对伍棠先生说了我前几年就说过的一句话:侨联和《侨讯》如需帮忙,请喊一声,我立马即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4-20 14:53 , Processed in 0.832400 second(s), 24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