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星灯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积分
10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2 13:3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星灯原名“孤仔灯”、“姑仔灯”,因七盏“鼓仔灯”而得名,是一种吉祥灯。它源于《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故事。诸葛亮与司马懿领军对峙五丈原,诸葛亮突发重病,为延续生命,在七星帐内祭七星灯。民间相信这种灯能够庇佑增添福寿、早生贵子。

  七星灯习俗很早就流传在泉港区山腰、峰尾、前黄一带,是农村七月中元节普渡的产物。相传,清代有位外地“孤人”(孤独无依的人)流落到泉港一带,经他抚摩过的小儿能祛病消灾。后来“孤人”不知去向。多年后,村民怀念他,就在中元节挂“孤仔灯”祭奠,也借此祈求人丁兴旺和科第发达。后来“孤人”还被一些人奉为家神。

  七星灯的形制,是在一根一丈多的竹竿上,顶端糊有昂首的纸仙鹤,脚下挂有华丽的六角灯罩,每角挂一盏主灯,俗称之魁灯;6盏魁灯连同1只纸仙鹤,共有灯7盏。灯笼用细竹编成,古典枣形,外糊棉纸。灯的东侧用五彩画上“两童子戏骑麒麟”图,西侧交叉写上“天赐麟儿”红字,灯外表涂上桐油,灯点燃后明亮夺目。

  后来,发展到元宵节(上元节)抢“七星灯”民俗,此活动在山腰、前黄一带十分盛行。其中坝头龙凤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龙凤宫》)每年正月十五晚的抢“七星灯”最为典型,是泉港区群众闹元宵的重头戏。

  华灯初上,广场上就聚有男女老少民众。礼炮三响后,撑灯者举着七星灯,朝抢灯者舞动,抢灯者全神贯注等七星灯从头上划来,伸手纵跃直上夺取魁灯,经常互相撞击,跌伤了也不管,爬起来再度拼命抢夺,观众欢声雷动。有时强悍者数人夺一灯或两人揪一灯,相互抢夺。夺得者笑逐颜开,把灯拿回家供奉。

  各村供奉七星灯的礼俗不一:

  在前黄镇如前黄村,是抢夺七星灯,抢到灯就达到了目的;后张村是把七星灯奉在家中,礼拜三天,然后把魁灯送给已婚未育人家,其余焚化;坝头是新添丁人家糊七星灯,供奉15日,以谢神灵。

  峰尾镇得子者,农历八月十五日把七盏“姑仔灯”即七星灯横列于一根竹杆中,挂在门前朝拜3天,祀拜“孤人”,而后把“灯头”留在主人家床头悬挂,其余的灯送给已婚未孕的人家,祝愿他们早生贵子,剩余的焚化。

  此外,每年正月十五晚,新郎新娘还要结伴到峰尾东门外永全社“穿灯脚”,看到灯上糊贴的各种人物在旋转,如状元等,当看到心中想得到的人物时,用衣兜往那个人物方向兜一下,“包”着回到家里,期望生一个像看到的心中“贵子”。

  “文革”后,抢七星灯的民俗活动逐渐匿迹。

  七星灯歌舞

  1958年,全国开展大放“文艺卫星”时,山腰民间老艺人黄珍德把抢“七星灯”民俗活动编成民间舞蹈,初始命名为“中元夺灯乐”,后改“采灯舞”,最终定名“七星灯”,用北管曲牌《贵子图》作为伴奏音乐,寓“早生贵子”意于其中。

  1985年,黄天仪等在“七星灯”原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改编,先后赴市、省、全国会演。1986年10月,由惠安县高甲剧团排练后晋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荣获创作、演出和组织辅导3个一等奖。舞曲仍用北管小吹名曲《贵子图》,配上唢呐和打击乐;还根据抢七星灯民俗活动独特的情景,编排男丑、女丑、老头、少女和儿童等角色,使整个舞蹈表现出喜气洋洋的氛围和活泼、风趣的场景。

  2006年泉港区基层文化思想建设年活动中,把“七星灯”列为重点项目,支持创办“七星灯”舞蹈队,重新包装排练。

  2007年1月,公布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七星灯还演练成踩街节目,参加一些大型的踩街歌舞活动。演员身穿红艳的传统服装,手举一盏红纱灯,头上戴着金色的圆形道具,道具上妆饰着六盏小纸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4-26 04:31 , Processed in 1.120737 second(s), 24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