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95|回复: 1

安海的这几条寻常巷陌里 隐藏着千年文化(2)

[复制链接]

微信会员

积分
176
QQ
发表于 2020-5-15 1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厝的人文故事令人动容,在安海的历史文化街区里,不只有名人故居,还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包括宗族、乡愁、民俗、信仰文化等。
陈氏宗祠、伍氏宗祠、李氏宗祠、高氏宗祠……在历史文化街区方圆百米范围内,多座宗祠零星分布其中。据悉,宗祠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宗祠。该区域宗祠的集中分布,也侧面反映出了该地区氏族聚居的密集程度。
据介绍,氏族宗祠建筑往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大门、享堂、灯梁、梁架、大门前的石埕上树立的“石旗杆”在修建时都十分严谨和考究。
在石狮巷的伍氏家族中还出了一个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据悉,现如今伍氏宗祠中藏有广州十三行伍氏房谱,房谱上刊载了一幅油画,油画上的伍家花园名为“安海乡”,可见其对家乡的怀念,并没有忘记祖辈是从安海移居广州。
在安海传统街区里,除了氏族宗亲的聚集,还有另一种串联起邻里和谐关系的文化存在,那就是“境埔”文化。
“九围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是清朝对安海行政区域的地名划分。如今,这些地名多数仍为人们所沿用。在“境”内因民俗、信仰文化的影响,架起邻里间的相聚、沟通的桥梁。有事出门请邻居照看家里;闲来共坐于门前的石凳谈天;入夜前点亮家门前的路灯,照亮邻居回家的路,已成了巷里人家生活里的习惯。
可能在每个安海人的心中,古街巷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那些文化和记忆可能关于特色建筑、名人故事、宗祠文化、信仰文化,也可能是巷弄里的一棵树、一个石阶、一个窗户铺子、一块石敢当,它们都带着历史的味道和生活的烟火气。说不清道不明,却与这里的人息息相关。
接下来,安海镇将会统筹做好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工作,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市政配套,包括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6个公厕的改造、导视系统的建设、夜景工程、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等工作。
家喻户晓的石井书院 重建尊德堂
春节期间,石井书院里热闹非凡,迎春什音联奏、闽南歌曲演唱、花灯展、灯谜展猜、灯谜电控邀请赛……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游玩。
石井书院,也称“朱祠”,其前身为鳌头精舍,是泉州最早创建的授徒讲学的书院之一,其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为泉州四大书院,影响深远。
据了解,安海享有“闽学开宗”的美誉,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海滨邹鲁,诗书弦诵遍桐城。”
安海文化界人士颜长江老师介绍,“石井书院是安海人才辈出的发祥地,它最核心的意义是,缘于朱松、朱熹、朱在祖孙三代均与之密切的关系,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人文背景,影响深远。”
据《重建石井书院记》所载:“绍兴初,韦斋尝为镇官,乃公事外,进民之秀者,教以义理之学,士向慕之。”而《安海志》中,则记载了朱松之子朱熹在同安做官,“常至镇与父客耆士论经义,镇人益勤于学。”
石井书院在安海可谓家喻户晓,人人多少都能讲上一段。
家住兴胜社区83岁的颜老伯说,过去常听人说起,安海自古文风鼎盛,唐朝就设立了鳌头社。宋朝,朱松来安海做镇官,工作之余就在鳌头精舍(原鳌头社)讲学,而他的儿子朱熹在同安做官时,常路过安海,与父亲的好友探讨经义。因此安海被称之为“二朱过化”之地。
此后,乾道年间,朱熹得意门生傅伯成感念老师谆谆教诲,以“二朱先生之裳衣”辟“二朱先生祠”于鳌头精舍。嘉定年间,安海镇官游绛为满足士民的求学要求,于是向泉州郡守邹应龙汇报,请他准许将朱祠扩建为“如州郡学之制”的书院,引起郡守的重视,拨款倡建还出面动员各界支持,并命通判朱在(朱熹第三子)负责该事,及第建成大成殿、尊德堂,立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斋等建筑。书院落成后因地取名“石井书院”。
据史载,石井书院中有大成殿,后有尊德堂,尊德堂供祀“二朱”先生像。
商贸繁荣的三里街“似乎什么都能买到”
今年春节前夕,安海三里街夜景提升工程顺利完工。每当夜幕降临,三里街上的建筑就会被瞬间点亮。这条老街南接白塔,北至寮仔口城门楼旧址,全长约三华里,故俗称“三里街”。
对于古代三里街的旧貌,明末清初编纂的《安海志》是这样描述的:“今市散处,直街曲巷,无往非贸易之店肆,约有千余座。盖四方射利者所必趋,随处成交,惟直街为最盛。”志书所言的“直街”正是三里街。
“历史上的安海,人文兴盛、商贸繁荣,是闽南地区杰出的文化古镇和商业重镇。而古时的三里街因临近港口,商贸繁荣。千百年来,商旅蕃客从这条三里街上走过。三里街周边所延伸出的就是安海过去的居住区,而安平商人许多也正是从这条三里街走向了世界。”家住高厝围的陈老伯说道。
在三里街上经商的颜女士则讲述了一段老一辈口中的三里街:从前听老一辈说起,过去的三里街宽不足两丈,间距狭窄,对面门的商铺店家可以隔街牵手。直至1919年,爱国华侨陈清机主持了对三里街的拓宽改造,他移植了南洋式骑楼风格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行人在骑楼过廊街道里穿行,不用担心日晒雨淋。民间称其为“五脚架”。
相较于南段与北段,三里街中段的商贸较为繁华,街上有服装店、家具店、乐器店、佛具店、文具店、食杂店、水果店、药店等。高峰时段,路人摩肩接踵。
如今,三里街南段(中山南路),已在安海鸿塔片区的旧城改造中重建。旧貌换新颜,改为商业步行街,但仍袭旧称。而中段、北段依旧保留较为完整。
景点介绍
石井书院
泉州四大书院之一,是泉州所有书院中始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持办时间最长的学府。朱松、朱熹、朱在祖孙三代缘结安海的文化现象,在全国绝无仅有,影响深远。2013年1月,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清机故居
陈清机先生,晋江安海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侨领、实业家、慈善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前往日本经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32年,其在安海镇西河境(石狮巷 45 号)兴建的宅第落成。2013年1月,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上路

积分
13155
发表于 2020-5-15 1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没有见过这么整齐的十五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海在线论坛、安海论坛-安海本土在线交流论坛 ( 闽ICP备13018393号-3

GMT+8, 2024-4-18 20:35 , Processed in 1.324158 second(s), 25 queries .

网站所有权归:晋江顺网有限公司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